close
我從片名以為是較輕鬆的勵志片,看了才發現是如此殘酷,我想印度官方不會喜歡這部電影的。看起來很印度的片子其實是英國拍攝的,英國曾殖民印度達89年之久,這次又很寫實地拍攝出印度貧民窟的景像,片名還用了slumdog一詞(原著本來是叫非常中性的Q & A),不禁令人懷疑這其中還可不可能帶有原宗主國的優越感呢!
撇開這些較意識型態的問題,這是一部很緊湊的電影,就像海報一樣,有些鏡頭就像光影閃過。看到本片回到童年階段,我感覺像在看另一部「追風箏的孩子」,或許都是異國風情,也都有2個小男孩。不過貧片的男孩女孩一樣悲慘,一些鏡頭簡直讓人不忍看。長大後的男主角參加了益智遊戲,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卻一題接一題地答對,原來每個答案都是從生命中的苦難累積而來的。
我較喜歡前半部,因為每一題都對應一段兒時(少年)記憶所得到的體驗,而後半部比較偏向愛情,就覺得通俗了些,沒那麼特別了。
其實看時感受最深的,是無父無母的一對兄弟如何奮力生存下來,有人比之英國狄更斯的孤雛淚,想想自己是多麼幸運,一路有父母呵護直到現在,有人卻是要那麼辛苦地活下去,聽說印度的種姓階級制度至今仍根深柢固,賤民階級就是永遠翻不了身,多可怕!
我聽說原著非常的好看,不知書與電影何者更佳,但電影中貧民窟的景象我光看書應該是想像不出來。
因為是在本片得到八項金像獎後看此本,似乎會帶著更批判質疑的角度,感覺是相當不錯而特殊,但又會覺得好像也沒偉大到那樣,反倒覺得看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後,後勁還強些。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