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Linklater的愛在三部曲橫跨20年,這次的boyhood則是拍了12年,都可算是空前的創舉,也在各大影展獲得不少獎項,絕對該看看這部奇特的片子。我其實看之前並不覺得會很好看,可能會很枯燥或對話很對,但看完長達2小時45分鐘的片子,倒覺得比想像好看!論故事其實沒什麼,就講述一家人,父母離婚,媽媽帶著2個小孩,父親偶爾來與孩子相聚的成長故事。是演員們的自身成長塑造了這部電影。
導演找到這位貫穿全片的男孩叫艾拉可川,從小看起來就是個略帶憂鬱、帶著點疏離感的小男孩,離婚父母見面就爭吵,媽媽再嫁後的繼父及伴侶,不停搬家要適應新學校及新同學。片子一開始其實有沈悶抑鬱,因為媽媽總是在生氣吵架,我是看到伊森霍克出現後才覺得比較好看,伊森霍克飾演的父親是個樂天,跟兒女相處時像朋友,自身可能不是個太organized的人,可能也不是很盡責的丈夫,但是蠻討人喜歡的。覺得他演出的部份是亮點啊!反而是派翠西亞艾奎特飾演的媽媽雖然在各大影展獲獎無數,一般都認為奧斯卡女配角已十拿九穩,我起初只覺得她體型的變化,影片後半部才比較有她表現的機會。聽說本片的劇本都是當年才決定要拍攝什麼,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段卻是片中媽媽對一個修水管的拉丁裔工人說你很聰明,應該去念書,片子最後這名原先的工人已經講著流利的英語,成為餐廳經理,一個人對別人無心的善意勸告卻改變另一個人的一生,這段跟主戲無關的小插曲卻讓我蠻感動的。
影片的結尾著重在男孩高中畢業要離家去念大學,在國外高中畢業是人生重要的階段,是正式獨立的開始,反觀我們高中畢業正忙著天昏地暗要考大學,毫無成人禮的感覺,反而都延後到大學畢業才是成年的開始了。片中到這時母親獨身,父親再娶,已能和平共處,共同慶祝兒子的畢業,電影名雖為boyhood,其實是每個人的成長史。
看imdb,導演曾與伊森霍克約定,若是片子中途他就不在了,就由霍克接續導演,觀此就知拍此片真是個大膽的計畫,誰知道12年中會發生什麼事呢!演員可能不在了,小男孩也很可能學壞,吸毒或殺人放火關進牢中,或只是單純的就是不想再演了(飾演姊姊的導演女兒就曾中途想拒演),可說此片能有今天的風貌是諸多幸運的組合。即使長達近3小時,看起來卻不覺得冗長,反而是很流暢,確是影史上難得的作品,我給本片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