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一直想看這項展覽,想等天氣好一點,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北宋大觀展3月25日就要結束了,就特地挑了星期二去,想說人會少一點吧!結果,人還是爆多的,奇怪,大家都不用上班嗎?

故宮完成改建,我都不太認得了,上次去故宮還是2003年跟爸爸、媽媽、姊姊去看福爾摩沙展,一晃已四年多了,昨天媽媽還說如果爸爸還在的話,一定也看得很高興,尤其是看書法一定久久不肯離去。

昨天很可惜沒看到北宋書畫展的部份,我們從9:30看到3:30還是好多都來不及看,剛開始看得很慢,越後面就越走馬看花,而且人超多的,你不往前走都不行,甚至人太多到根本無法靠近觀看。

依照看的次序:先看了佛像、古書、清朝詔書、汝窯,再看大英博物館展。可能是為了保護古物,故宮的光線都很暗,文物說明的字也挺小的,早知道該帶望遠鏡的,我們去看汝窯時還看到有日本老先生帶那種單眼一小管很像鑑定寶石的那種放大鏡去看那些瓷器,好專業啊!

談談印象比較深刻的部份,在看北宋珍本書籍的說明那裡,才知道原來宋體字並不是宋朝發明的,而是在明朝,展覽還有動畫說明古代如何印書,真是好煩瑣啊!我們只想到把找到的字都排上不就得了,原來連空白無字處和中間空隙的直線,還有大字外的小字排版都有不同大小的木版條插入其間,再想想這麼脆弱的紙張竟然能保存到現在,真是不可思議,尤其是沒除溼機(不過大陸北方大概很乾燥)又怕失火水淹的傳統時代。

奉天承運─清代歷史文書珍品展大概我和媽媽感到最好玩的地方,我們都看了很多清宮劇像是雍正王朝、孝莊密史、大清王朝等等,這次展出中最有趣的一件就是順治八年的「多爾袞母子撤出廟享詔」,詔書寫得很白很容易看懂,有像「我疼你你知道麼」、「該殺的鬼種」之類很好玩的話,很不留情地痛罵已經死了一年的多爾袞一頓,這種以前在劇中可能只是順治皇帝拍桌一罵的劇情活生生地在眼前重現,真的很有趣。這裡也有照片:
http://www.npm.gov.tw/exh96/treasure/index.html
牆上還印刷了雍正的批筆,有臣子自稱奴才,他把奴才二字用硃砂筆劃去,寫了以後稱臣即可之類的話,後頭該名臣子寫著請皇上萬安,雍正在旁邊寫了朕安二字,感覺還蠻親切幽默的。

汝窯是重頭戲也最多人看,我感受到的故宮遊客以日本人和香港人特別多,這裡的展覽是呈一直線,好好排倒是都看得到,不過也不能看太久,汝窯我初看覺得比我想像的小多了,比起照片上的樣子好像沒那麼藍,但仔細瞧卻真的很耐看,尤其是有名的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和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碗,真的是很有溫潤婉約之美,水仙盆我之前看照片還以為很大,原來本尊挺小的,才23公分。

以上的展覽都在1樓,看完就中午了,只好先解決民生問題,故宮還真沒什麼吃的(但也不准帶東西去吃,只能被敲),1樓和2樓只有咖啡和蛋糕可吃,4樓的三希堂人好多,只有幾樣廣式飲茶點心可選擇,一碟都要130,150元,最後決定到展出大英博物館展的圖書文獻大樓旁的富春居去吃200元一客的套餐填飽肚子,味道不怎麼樣,媽媽點的180元焗海鮮味道還比較好。既然來到圖書文獻大樓,自然就去看這裡的展覽,本來還以為有時間回主樓再逛逛,沒想到就此錯過在2樓的北宋書畫展,也怪我在網站上瞄到有分A、B展兩個展期,還以為已經沒有展,原來只是展出品不同,而且我們都到了2樓找餐廳,竟然就沒順便逛一下,就此錯過,實在可惜,不過那時大家都逛得很累了,也沒辦法,不過回家看了網站也有書畫很細部的介紹,連那個章是誰蓋的都有說明,恐怕我們在現場都不會看得這麼清楚,而且燈光一定更加昏暗,好吧!我在自我安慰,但是故宮的網頁介紹真的很不錯,沒去的可以去過過乾癮。
http://www.npm.gov.tw/zh-tw/visiting/exhibit/exhibit_03.htm

大英博物館展的人比故宮主大樓的更多多了,尤其有現場解說的人更是多得擠不進去,也因為時間不夠,有些地方都沒看到,像是達文西和拉斐爾的畫。東西蠻不少,分成各洲各國,剛看完中國展覽的細緻文物,一到這兒覺得都是大塊文章,有的連玻璃罩都沒有就這樣直接面對面,好像倒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東西,主要幾件報上電視都有介紹過,羅馬希臘的雕塑真的很美,好像皮膚都還會呼吸而不是冰冷的大理石。今天中時報上介紹的烏爾黃金葉片裝飾,葉片打造得好薄,以今日眼光來看仍是很美的作品。因為人實在很多,也使我們不能好好觀看,有時只能遙望,根本無法讀名牌上的說明,匆匆看過,時間也過得很快,巴士就要來了。走之前我們還在故宮前照了相,昨天挺冷的,回家就開始下雨,看到今天天氣怎麼好,真是有點哀怨,不過總算也趕了熱鬧,進行了一場心靈之旅,增加了一點文化氣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軟軟(softw) 的頭像
    軟軟(softw)

    軟軟的筆記

    軟軟(sof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