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維尼熊的電影有兩部,我要評的是這部無緣上戲院而在電視上看到的這部「永遠的小熊維尼」,另一部是「摯友維尼(Christopher Robin)」,我也打算看,不過從預告片看來,我覺得可能沒有前者動人。

電影的中文片名取為「永遠的小熊維尼」,其實故事更著重在父子情,劇作家A.A. Milne從一戰回來得了戰爭創傷症候群,時不時彷彿回到戰場上,十分憂鬱。之後他與妻子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比利穆恩,我查資料,這孩子出生時夫婦都超過30歲了,真的算很晚了。感覺在當時的英國上層社會,小孩生完就不關他們的事了,孩子小時交給保姆,再大一點就送到寄宿學校,父母與子女關係都非常疏離。

不知是生產不順、產後憂鬱,還是因為不是期望的女兒(兒子都要上戰場),比利與母親的關係一直不親(看資料他在母親死前15年都沒見面,好像母親也不想見他),跟保姆Nou感情很好。在一次妻子為了A.A. Milne想寫反戰題材而鬧翻去倫敦,保姆也因母親病重離開幾天,他有了跟兒子獨處的時間,也產生了用兒子的布娃娃寫童書的想法。最早是一首叫teddy bear的詩,這是最早的詩跟圖稿(點擊網址可以放大):

https://www.christies.com/img/LotImages/2016/CKS/2016_CKS_12141_0164_006(milne_alan_alexander_and_ernest_howard_shepard_six_drawings_illustrati).jpg

後來成為故事書,非常受歡迎,卻也改變了小孩的一生。文學家創作取材自周邊的親人好友,往往也略做改變,可卻也常使讀者誤會,因此造成作家與親友翻臉的事也不少。在這裡比利顯然被迫參與了許多他不願意參加的商業活動,抱著不是他的「那一隻」玩具熊,扮演不是他本人的Christopher Robin,更傷害了得來不易的父子之情,且在學校持續受到霸陵。電影在結尾時讓比利因參與二戰尋回自我,也體會到父親的書確實使人們在黑暗中得到光明,雖然小孩子的他曾經質疑為何他與父親間獨有的小故事,為何全天下都知道。我們不知道真實世界的父子是否也終於和解,但是比利據說從未動用父親寫這本書得到的財富,而他的玩偶則是捐給了美國的博物館。

當我們看著迪士尼可愛的維尼熊卡通,卻沒想到小男孩在成名後所受到傷害,記得小飛俠彼得潘的小孩原型後來好像是自殺身亡,至少比利後來開了一家成功的書店,有妻有女,也算是不錯的生活吧!

本片鏡頭轉接都有巧思,攝影優美,鄉村景致美得像畫。Domhnall Gleeson真是越來越帥,他的英語對白也好聽極了,Margot Robbie曾在真愛每一天(One Day)演Domhnall Gleeson的夢中情人,這次終於成為夫妻。小童星Will Tilston 表現極為出色,天真的童言童語,被迫訪問、拿著假Edward熊娃娃、與真熊害怕合照,種種可憐又不敢違抗,渴望父愛的表情惹人憐愛,真想打父母一頓屁股啊!飾演保姆的Kelly Macdonald是唯一為小孩仗義執言的人,看到片尾本尊與保姆的真人合照覺得很動人。

片子後段的情節騙了我不少眼淚,不過揭曉時又覺得是否有必要這樣安排。覺得本片還蠻值得一看的,我給7.5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軟軟(sof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