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30807_094842749_HDR.jpg

 

上次去電影院好像還是看李安的「派的奇幻漂流」,當年的微風國賓現在都關了。這次選擇去A13的松仁威秀。原本姊姊要跟朋友去看,後來取消了,後來我說我們一起看,就訂了8月3日的票,結果颱風來了,台北市放假,訂的車不開了,但是擔心威秀照開,手中的實體票變廢票,我們問了威秀工作人員,他們也不確定如果那一天電影院照開而我們沒到可否換,姊姊就乾脆跑一趟換成8月7日早上的票了。

IMG_20230807_094806276_HDR.jpg

8/7(週一)早上10點 Titan影廳還是有不少人來看「奧本海默」。姊姊特地在圖書館借了原文傳記 "American Prometheus" 並看完整本,我懶得看7、800頁的書,只翻了翻圖片。我跟姊姊說,我們兩個做對照組,你當全知者,我則是什麼都不知道的白紙,看我看不看得懂電影。說真的,在這部電影開始宣傳前,我真的不知道奧本海默是誰,只有一個印象是愛因斯坦逃離德國,告訴美國政府德國在發展原子彈,美國也必須做出,看了本片才知道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就是由奧本海默主持的。

電影長達3小時,但完全不會枯燥不耐(星際效應與天能有部份我覺得枯燥),我覺得敘事也算清楚,剛開始由於人物眾多,又有兩個場景穿插,一彩色一黑白,的確要花一點時間才了解彩色的是1954年奧本海默接受偵訊的秘密聽證會,黑白的則是1958年AEC主席史特勞斯任命為商業部長的聽證會(年代是我看完才查的)。以我文科生的背景,電影處理一些物理理論、原子彈製造都輕鬆易懂,十分具像化。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覺得導演兼編劇Christopher Nolan真的將原著消化得很好,既能忠於原著又能將故事敘述地清楚扼要,我覺得應該可以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電影拍攝手法我也覺得很緊湊,對白你來我往,幾乎沒有停頓,隨著情節進入曼哈頓計畫後,更是精彩引人入勝。我唯一比較不滿意的是對於奧本海默的情人或太太的描繪都太浮面了,不過情感戲似乎向來是Nolan的短處,篇幅所限,也不太可能多作發揮了。看完電影我不太清楚的地方,就問看完傳記的姊姊找解答,她還不時補助主配角的額外資訊與小故事,好方便!XD

看了介紹,奧本海默知識淵博,擔任曼哈頓計劃主持人,也更能夠協調各方面的科學家,調和鼎鼐,推動原子彈的研究,看著電影拍攝整個小鎮的建立,武器的製造(好像積木堆疊哦),當然還有最重要原子彈試爆一幕,看了介紹,Nolan不愛用電腦AI處理,很多場面都實際小規模爆破融合處理,難怪這是Nolan成本最高的一部片。試爆成功(我好奇這些觀賞的科學家有沒有受到輻射的污染啊?因為還是挺近的!),奧本海默意氣風發也到達顛峰,可是在製造出這樣一個超級殺人武器,固然結束了戰爭,卻也死了許多無辜平民,全片最大聲的時候並非原子彈試爆時,而是歡迎奧本海默時,群眾一齊腳踏木質地板的時候,他眼前閃著白光,踏步的巨響也像某種爆炸聲,他眼前出現底下的觀眾因原子彈皮膚片片剝落的幻覺,看似功成名就,內疚感卻也將他淹沒。相較他與杜魯門的對話,也更突顯出政客的無情了。

在戰爭中,科學家奉獻所學研究原子彈,是為國家奮鬥,但戰爭已經結束,許多科學家便不願意在為政治或說為政客服務,而選擇回到學術的象牙塔。而奧本海默的選擇比較不一樣,可能他覺得要為製造出原子彈負責,有個政府的名譽顧問之類的職務,較能接觸到政府高層,進行核武限制的遊說與監督,因此他不願輕易辭去職位,當然也為了證實自己的清白,卻就此遭受到這場毀去他後半輩子不公不義的秘密聽證會的迫害。寧得罪君子,誤得罪小人,小人低劣的手段超乎正常人的想像,看了真是讓人氣悶,或許這也是導演安排另一場幾年後的商業部長聽證會,讓觀眾覺得善惡到頭終有報。不過小人再厲害,還是政府高層不喜你的言論,暗地裡配合迫害。奧本海默還是比較天真,相信科學與真理,卻不懂政治。科學家發明原子彈,盼以戰止戰,但政客及軍火商只想以戰養戰。核武曾經造成一種恐怖平衡,沒有哪個國家敢輕易使用,在蘇聯解體後,人們曾經充滿希望,認為將會世界和平,可是近幾年的發展卻是反相發展,如果奧本海默還在世,恐怕也會更加憂鬱吧!死神的腳步是否離這世界更近了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觀影心得 奧本海默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軟軟(softw) 的頭像
    軟軟(softw)

    軟軟的筆記

    軟軟(sof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